97尤物人妻在线视频_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_一级a日本牲交大片_亚洲另类激情动态图

13608068886

如何讓人對你的文案,念念不忘?| 領讀《讓創(chuàng)意更有黏性》 - 成都廣告公司

時間:2020-03-18

hello 大家好。歡迎來到營銷人公社。

今天分享的主題是:如何讓人對你的文案念念不忘?

換句話說:如何讓你的文案更有吸引力?如何讓別人記住你文案里的核心信息?

以下,正題開始:

在生活中,你是不是遇到過這樣的情景:

給下屬布置工作,你重復很多遍的事情,他就是記不住,遇到具體工作就忘得一干二凈。

向領導匯報,你精心準備的重點內容,領導總是 get 不到。

做銷售工作,跟客戶講半天,客戶還是無感,左耳朵進右耳朵出……


為什么會發(fā)生這樣的情況呢?

為什么,我們明明覺得很重要的事情,別人卻覺得無關痛癢?

這個問題的本質,是《讓創(chuàng)意更有黏性》里提到的一個概念:知識的詛咒。

所謂知識的詛咒,即我們一旦知道了某件事,就無法想象這件事在未知者心里的樣子。

聽起來有點晦澀難懂,書里給大家舉了個例子:

兩組人一起做一個游戲,第一組人聽某首音樂,然后跟著音樂的節(jié)奏打節(jié)拍,另一組人來猜他們聽得是什么歌。

游戲結果:第二組人根本猜不出來第一組人聽的歌曲。

在游戲過程中,第一組人對于結果感到非常驚訝,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釋放出非常明確的信號,而且這首歌每個人都聽過,為何別人還是猜不到呢?

我們雖然不一定玩過這個游戲,但一定玩過另一個類似的游戲:

誰來比劃誰來猜。

如果我們是“比劃的那個人”,我們總會感到特別捉急,因為自己明明已經比劃得那么明白了,對方還是猜不出來。

而另一方面,只要我們當過“猜題者”,就會知道這有多難:在沒有看過答案的情況下,單憑另一個人的比劃,猜對基本靠蒙。

這就是“知識的詛咒”:對于某件事,因為你無法想象別人不知道這件事的心理狀態(tài)(猜題者),所以你很難表述清楚。

“知識的詛咒”,廣泛存在于生活中的各個角落,可以說,只要有信息傳遞的地方,就有“知識的詛咒”。

難怪有人發(fā)出感慨:世界上最難的事情,就是把自己的思想,裝進別人的腦袋!

尤其對于我們文案工作者,每天的日常任務就是通過文字來傳遞信息:品牌信息、產品信息、活動信息、公關信息……

如果搞不定“知識的詛咒”,那么我們說出去的每一句話,都會變得非常不可控。

想象一下,你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寫出來一篇產品詳情頁,結果用戶根本看不懂,即使看懂了也抓不住重點……

那么,怎么辦呢?

別著急,《讓創(chuàng)意更有黏性》,這本書全書都是在回答這個問題。

書里提到了 6 個方法,來克服“知識的詛咒”,讓創(chuàng)意變得更有“黏性”,讓別人對你的話總是“念念不忘”。

下面,我會為大家一一解讀,并加上我自己在文案方面的思考。


一、簡單

在這一章的最開始,作者提到了一個戰(zhàn)爭中的名詞:指揮官意圖。

在戰(zhàn)場上,形勢瞬間萬變,作為一個指揮官,要求士兵完全按照指令行事是做不到的,可能這個指令剛下達,敵人的策略就變了,過時的指令反而會害了大家。

怎么辦呢?

聰明的指揮官,一般會把自己的戰(zhàn)略目標凝練成一個非常簡單的行動方針,在瞬息萬變的戰(zhàn)場上,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情況,只要遵循這個行動方針,剩下的事情士兵完全可以自行發(fā)揮。

比如,“瓦解東南地區(qū)敵軍的士氣”,就是一個指揮官意圖。有了這個明確的行動方針,所有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靈活作戰(zhàn)。

從“指揮官意圖”的例子,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觀點:

要想信息在傳遞過程中不走樣,信息本身一定要簡單。

書中還舉了幾個商業(yè)中的例子:

美國西南航空的戰(zhàn)略目標:“永遠做最便宜的航空公司。”

西南航空的老板深知:人們之所以會選擇西南航空出行,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比較便宜。所以才會將“便宜”作為公司戰(zhàn)略。

有了這個戰(zhàn)略目標,一些具體情況下的具體決策,就有了明確的指向性。

比如:該不該給顧客額外供應一份雞肉沙拉?

從讓顧客滿意的角度,當然應該。但公司的戰(zhàn)略是“做最便宜的航空公司”,所以為了拉低成本,就不該額外供應這份餐。

具體到我們的日常工作中,簡單的信息,比復雜的信息穿透力往往更強。

比如寫產品文案,集中火力描述一個核心賣點,比同時表述多個賣點,更容易成功。

寫過文案的人應該都知道,如果你啥都想寫,往往啥都寫不好。

但還有一個問題,有時候我們寫很多,是怕寫少了顧客聽不明白,那么如何在信息盡可能短的情況下,讓表述盡可能地準確呢?

書中提到另一個概念:基膜。

所謂基膜,即是大家心中已知的一些概念、認知。我們在信息中有效利用基膜,可以極大地提升單位文字中的信息濃度。

比如,我們想要向一個沒吃過“西柚”的人描述這種水果,可以這么寫:

西柚是一種小型的柚子,形似柚子,但皮薄且軟。

在這段描述中,就利用了大家認知中的“柚子”基膜。用戶知道柚子長什么樣,就基本能知道西柚長什么樣了。

再比如:如何準確表述一個裝修市場的高性價比服務?

我們可以講,自己公司采用的是“裝修市場的小米模式”。

用戶知道“小米模式”是怎樣的商業(yè)模式,就基本知道我們的裝修服務是如何運作的了。

這一章作為全書的開篇,闡述的“簡單”原則,也是其他 5 大原則的先決條件。

想想我們最開始提到的目標:如何讓人對你的文案念念不忘?

復雜的信息可不能讓人念念不忘,沒有人喜歡記又臭又長的東西。


二、意外

比較一下,下面哪個信息更能吸引你的注意力?

(1)這個周末,我們不上課,正常在家休息。

(2)下周一整周,我們不上課,正常在家休息。


如果你是一個踏踏實實的上班族,我想你肯定會認為第 2 個消息更能吸引你的注意力。

因為,它違背常識。

我們最討厭的情形之一,就是在講話的時候對方左耳朵進右耳朵出。

但絕大多數情況下,我們講的東西,本身就不具有“反常”的屬性。如果你說了一個對方認為理所應當的信息,別人就不會認認真真去記住。

只有打破別人的預期,才能抓住對方的眼球。

舉幾個文案中的例子:

“生命,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?!?/p>

“認真,你就輸了。”

“電子書,可以比紙質書更耐看?!?/p>


這幾個文案,都或多或少違背了大家心中的認知,從而讓人“眼前一亮”。

但要想讓人“念念不忘”,除了抓人眼球之外,還要持續(xù)地吸引他的注意力。如何做到這一點呢?

書中給出答案:制造知識缺口。

所謂知識缺口,通俗地理解,就是提出一個在對方認知范圍外的問題,他為了知道答案,就會對你產生持續(xù)的關注。

事實上,很多電影都是這么干的,在開篇設下一個迷局,讓你產生好奇,然后通過 1~2 個小時的電影,一步一步為你揭開謎底。

比如《天使陷落》,電影剛開始,美國總統就被暗殺(不知道為啥電影里美國總統這么容易被暗殺),兇手嫁禍給總統的貼身保鏢邁克·班寧,這時候大家心里就會產生一個疑惑:

兇手究竟是誰?為什么要陷害班寧?

然后大家跟著電影中的班寧,一步一步揭開謎底,并最終成功復仇……

文案中,我們往往用“提問”的方式,來制造知識缺口。

知識類大號“果殼”,可以說是專業(yè)制造知識缺口的大戶了:

《同樣一個月沒運動,為什么同事小朱生猛如虎,我卻氣喘如牛?》

《蔓延100多國的新冠肺炎,為啥現在才宣布為全球大流行?》

《被迫體驗遠程辦公之后,如何坦然地說一句“真香”?》


這些疑問句的標題,吸引著你迫不及待地點開文章,補足自己的“知識缺口”。

包括我自己,也運用了這個套路,本來今天的推文標題,我想用“一篇文章讀完《讓創(chuàng)意更有黏性》”,但考慮到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本書,或對這本書不感興趣,所以我換成了——“如何讓人對你的文案,念念不忘?”

當然,并不是每一個吸引人的標題,都一定得是疑問句。

比如,我們可以嘗試把“違背認知”和“知識缺口”結合起來,寫出類似這樣的標題(同樣來自果殼):

《北極原本有企鵝,而人類用350年把它吃到滅絕》(啥?北極居然有過企鵝?人類還吃企鵝?我得點開看看……)

《幫14萬人減肥后,她總結出了這套食譜》(居然幫14萬人減肥?她怎么做到的?我得點開看看……)

《這個世界太瘋狂了,鸚鵡都懂“概率論”了》(鸚鵡還會概率?我都不會……我得點開看看……)


這一章主要講的是如何吸引人的眼球,以及持續(xù)抓住人的注意力,最后我再來給大家總結一下:注意力=違背常識;持續(xù)興趣=制造知識缺口。


三、具體

我們從小到大,聽說過很多諺語,比如:

雙鳥在林,不如一鳥在手。

眾人拾柴火焰高。

船到橋頭自然直。

城門失火,殃及池魚。


這些諺語,很多都是在很久之前的古代就被創(chuàng)建出來,一直流傳了幾百年,還能被人所津津樂道。

為何諺語容易被人記?。恐V語的魔力源泉在哪里?

這本書給出了答案:諺語,把抽象的概念,變成了具象化的情景和事物。

比如,“不要因為得不到,而嫉妒別人”,這個表達就是抽象的概念。

而,“不要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”,這種就屬于具象化的表述。

人類的大腦,雖然進化出了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,但“理解”過程本身,就是一種信息的加工處理過程,難免會出現信息的損耗和丟失(俗稱“會錯意”)。

所以,為了讓別人充分get到你要表達的點,我們盡量采用具象化的表達。

嘗試比較一下下面信息的不同表述方式:

“肯德基存在潛在的衛(wèi)生安全風險”(抽象)。

“在肯德基吃出了一只炸老鼠”(具象的謠言)。

“倒入酸奶后,攪拌到適當濃度”(抽象)。

“倒入酸奶后,攪拌到牙簽插進去不會倒”(具象)。


在文案中,我們描述產品賣點的時候,也要盡量為它找到一個具象化的使用場景。

比如我們想要描述一個產品“比較貼合身體”,就可以這么寫:

“一套瑜伽做完,依然貼緊我的腰”(做瑜伽的場景)。

“拉伸、跑步、蹦蹦跳跳也不會掉”(蹦跳運動的場景)。


四、可信

現在是個信息爆炸的社會,打開手機、電腦,無數信息鋪面而來,有時候很難分得清哪句話是真的,哪句話是假的。

因此,除了讓信息盡可能地簡單、具體、抓人眼球外,我們還要讓人感覺這個信息值得信賴。

本書的第 4 章,講了幾個讓人產生信賴感的技巧:權威、反權威、細節(jié)、數據、吸納特拉測試、可檢驗性驗證。

下面為大家一一道來。


(1)權威和反權威

同一個信息,不同人說出來,可信度往往大不一樣。

在生活中,我們尤其信賴名人,或者某一領域的專家所說的話。這源自于一個樸素的理念:他名氣那么大/那么大個專家,總不會騙我。

因此,你會看到很多廣告、文案里,大量使用了專家和名人代言。

使用專家和名人代言,本質上是利用他們的“權威性”,為自己的產品做一個擔保。

但這種擔保有時候也會翻車(比如李佳琦直播糊鍋事件),所以我們可以尋求另一種信任感的支撐:真實消費者現身說法(書中稱為:反權威)。

比如為了提倡大家戒煙,拍攝一個紀錄片,詳細地記錄一個吸煙成癮的人最后身患癌癥、垂死掙扎的過程,最后吸煙者不得不在 30 出頭的年紀就走向死亡,留下幾個年幼的兒女。

最后由這個親身經歷者來發(fā)出呼吁:不要像我一樣,因為抽煙白白丟了命。

比起權威人士的擔保,這種“眼見為實”,更能產生信任感。

其實,如果你看過地方電視臺的醫(yī)療廣告,你應該造就見識過這種“消費者證言”的可怕威力:一名患者(往往是50歲以上的老頭老太太),用老家方言講出自己的患病過程(方言顯得更真實),然后吃了某某神藥,奇跡般的痊愈了,現在腿也不哆嗦了,腰也不疼了,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。

這種廣告從十幾年前出現,直到現在依然占領著龐大的地方媒體資源,可謂屢禁不止。

為什么可以這么持久?因為它真管用。


(2)細節(jié)

還記得奧格威老爺子那句著名的文案嗎?

“這輛新型勞斯萊斯在時速60英里時,最大的鬧聲來自電子鐘。”

細節(jié)往往能誕生好文案,是因為細節(jié)提升了“畫面感”,讓人仿佛親眼看見。

所以,細節(jié)里,同樣藏著信任感。

書里提到幾個例子:如何證明一個社團在招錄學員時充分考慮多樣性?

“事實上,團里待的時間最久的是一位73歲的老人,名叫托馬斯·德懷爾(Thomas Dwyer)。他一輩子都在美國政府機關上班,1988年退休后加入我們,之前沒有任何舞蹈經驗?,F在他在我們團里已經17年了?!?/strong>

如何證明一位母親很愛自己的孩子?

“約翰遜太太每天睡覺前,都會看著他兒子洗臉刷牙,對了,他用的是一把長得像《星球大戰(zhàn)》里黑武士達思·韋德的牙刷?!?/strong>

在一則信息中,加入了“73歲老人待了17年”、“兒子的《星球大戰(zhàn)》黑武士牙刷”等細節(jié),讓整個信息顯得更加可信。

著名的華與華公司,為廚邦醬油設計的廣告語,也體現了細節(jié)的力量:“就在這里,曬足180天!”


(3)數據

如果一個信息里有數據,往往會顯得非常嚴謹和科學,因此更可信。

比如:“跟蹤結果顯示:參加完我們課程的學員在半年內平均漲薪67%”。

這句文案,就比單純的講“我們的課程可以幫您加薪”,顯得更加可信。

但作者在這里著重強調了一點:數據雖然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體現這些數據。

比如,我們可以這么描述爆米花的健康風險:“爆米花中富含飽和脂肪36克。”

但這種表述,目標對象是無感的,36克這個數據離我們太遠了。

我們可以通過類比,來增強數據的威力:“爆米花中富含飽和脂肪36克,相當于吃一整天的垃圾食品?!?/strong>

這樣一類比,效果立竿見影。

當然,除了類比,我們還可以利用“意外”的元素。

比如我們想要表達彩票的中獎概率特別低,單純列出數據,目標對象是無感的。

真正讓人意外和驚訝的,是——“彩票中獎概率比被雷劈中的概率還要小幾百倍?!?/strong>


(4)西納特拉測試

這個名詞大家可能比較陌生,沒關系,你可以簡單地理解成:極端案例擔保。

通俗來講,如果在某個極端案例的情況下,信息依然成立,那么在普通情況下信息的可信性就會更強。

比如:如果一家物流公司,可以承擔《哈利波特》的配送服務,中間沒有發(fā)生盜版資源的流出,甚至曾經承接過高考試卷的配送服務,那么它承擔一個普通電影的配送服務就根本不在話下。

在寫文案的時候,我們也可以運用這個技巧,比如,我們形容一個產品非常耐摔,我們可以這么寫:“經過 1200 次離地 10 米墜落測試,我們的產品堅固如新。”

如果從 10 米的高度掉下來都沒問題,那用戶就會相信,在普通情境下把產品掉在地上,根本不會摔壞。

類似的還有坊間流傳的一些產品故事:

“諾基亞可以用來砸核桃”

“Zippo 打火機可以擋子彈”

……


(5)可檢驗性驗證

除了以上幾種方式,在本章的最后,作者還介紹了一種更直接、高效的信任感來源:邀請對方自己驗證真假。

比如,如何讓選民相信,里根總統在任期間,并沒有很好地提升經濟?

你可以列出一大堆的數據、表格,來佐證你的觀點,但這些都還不夠簡單粗暴。真正一針見血的方式,是讓選民自己思考一個問題:“回憶一下,里根當總統的這4年,你們有沒有比4年前的自己過得更好?”

如果里根真的沒有有效的提升經濟,選民自己通過對比之后就可以得出答案。

在文案里,其實這個套路也被廣泛運用。怎樣證明你家的產品比別家的產品更好?

很簡單,只要列出一個清單,從外觀(支不支持星座定制),到性能(3檔按摩還是6檔按摩),再到安全性(是不是5V低電壓),一項一項與競品做對比,只說事實,不講故事。

這就相當于邀請顧客佐證,來了一個現場 PK(雖然是文字上的)。

這個方法,雷布斯在小米剛出來的時候就運用地爐火純青:不服?來來來,不服跑個分!


五、情感

回想一下,什么樣的場景,讓你在幾年、十幾年后依然歷歷在目?

我猜,可能是某一年的生日你收到的特殊禮物,可能是大學畢業(yè)時同宿舍兄弟揮淚離別的場面,可能是第一次和心愛的人牽手……

為什么這樣的場景更能讓人記憶?因為里面藏著濃濃的情感。

本章最開始,作者講了一個非洲馬里 7 歲小女孩的悲慘現狀。

在對比測試中,比起書面上非洲的貧困人口數字,聚焦到小女孩身上的故事,更能讓人行動起來,為非洲慷慨解囊。

為什么會這樣?因為書面上的數字是冰冷的,但 7 歲的小女孩是活生生的個體。

個體的故事,更能激發(fā)大家的情感。

除了聚焦個體之外,書中還提到了另外幾種實用的方法:指出對方收益、帶入想象、聚焦身份認同……

方式各有不同,但目標只有一個:喚醒目標對象的情感,從而讓他們對你的信息“念念不忘”。

比如,美國德州曾經出現大量亂扔垃圾的現象,為了改善這一情況,州政府找到大量德州出身的名人、明星,并賦予他們一個共同的身份:德州佬。

在廣告中,他們反復強調自己“德州佬”的身份,從而喚醒大眾對于“德州人”的身份認同,與此同時,他們在廣告中推出一個口號:“別把德州弄亂!”

這就是通過塑造身份認同,喚醒大眾的情緒,在“維護共同身份”的情感驅動下,亂扔垃圾的人真的減少了很多。

再比如,如何讓學生們理解戰(zhàn)爭的殘酷性?

單靠閱讀史料、看紀錄片,都沒辦法讓學生們感同身受。

一位美國的教師是這么做的:邀請兩名學生,現場扮演戰(zhàn)地醫(yī)生和負傷士兵,并用兩把手鋸來現場進行截肢手術(用的兩根牛腿骨),現場鮮血淋漓……直到10年之后,學生們再次遇到這位歷史老師,依然會提到那堂課。

為什么記憶如此持續(xù)?因為他們不僅知道了戰(zhàn)爭的存在,而且現場看到了、聽到了、感受到了……這,就是情感的力量。


六、故事

“故事”是這本書里寫的最后一個黏性法則。也是最強的一個。

可以說,故事本身就擁有其他 5 項法則的威力:

故事的主旨往往簡單而明確(簡單)。

故事的戲劇性總會打破預期(意外)。

故事里藏著大量的場景和細節(jié)(具體)。

故事的線下傳播通常發(fā)生在親戚朋友之間(可信)。

故事里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情感(情感)。


如果你覺得上面5個法則比較難掌握,單純講好一個故事就能讓你的創(chuàng)意充滿黏性。

比如,書中講到了打印機維修師之間,相互分享維修經歷,以此共同增長經驗:“今天遇到了一個情況,打印機顯示E053的錯誤代碼,我本來以為是……然而這并不能解決問題,最終我們發(fā)現只是一根雙電暈管壞掉了?!?/strong>

如果是在書本上學習E053錯誤代碼的相關知識,維修工們可能學過就忘(就像我們高中背課文一樣),但每個人相互分享自己的維修故事,則更能讓人“念念不忘”。

書中還講到賽百味幫助一個大胖子減肥成功的故事:一個胖子,一日三餐只靠吃賽百味,輔以簡單的運動,就成功減掉了220斤!

這個故事如此深入人心,賽百味的銷售額因此上漲了18%……

在這一章,作者給出了3大故事情節(jié)模板:


(1)挑戰(zhàn)情節(jié)

主人公克服巨大的內部或外部阻礙,最終贏取勝利。

比如我們熟悉的:破釜沉舟、背水一戰(zhàn)、反敗為勝、丑小鴨變天鵝……都是主人公在巨大的壓力和阻礙下,堅持到最后獲得勝利的故事。


(2)聯系情節(jié)

突破種族、敵我陣營的阻礙,產生聯系。

比如:西方的羅密歐和朱麗葉、中國的梁山伯和祝英臺,都是差距非常大的兩個人因為愛情產生了聯系,最終走到了一起。

常見的聯系情節(jié),還有類似《北大畢業(yè)生改行殺豬》、《百萬年薪高管辭職賣煎餅》,“北大”、“百萬年薪”和“殺豬”、“煎餅”看上去差別很大的元素,最終產生了聯系,這就是聯系情節(jié)。


(3)創(chuàng)造情節(jié)

講述人們利用腦力智慧戰(zhàn)勝困難的故事。

比如:阿凡提用腦力狂虐巴依老爺的故事,亨利·福特發(fā)明流水線提升效率的故事,都是創(chuàng)造情節(jié)的很好體現。

雖然總結出了這 3 個故事模板,但在本章最后,作者著重強調一點:好的故事,不是生編出來的,而是在生活中尋找到的。

像之前提到的那個賽百味大胖子減肥的故事,就是賽百味的一家加盟店老板發(fā)現的真實案例。故事如此強大,我們應該時刻留意身邊的好故事。


總結

今天一口氣把《讓創(chuàng)意更有黏性》給大家講完了(長呼一口氣)。

在本文的最后,再次把這 6 個黏性法則給大家小結一下:

1)簡單——聚焦核心信息

2)意外——抓住人的注意力

3)具體——讓人一聽就懂

4)可信——產生信賴感

5)情感——讓對方關心、在乎

6)故事——信息的糖衣炮彈


其實,很多文案里的套路,都是脫胎于一些國內外營銷大師的研究成果。

比如今天提到的打破預期、制造知識缺口、細節(jié)、消費者現身說法……都是文案里常用的實戰(zhàn)套路。

類似的好書還有很多,接下來有時間的時候我會再次跟大家分享另外幾本書。

好了,今天就到這里,我們下篇文章再見。


成都廣告公司作者原創(chuàng)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
作者公眾號:營銷人公社(ID: MarketingCommune)

136 0806 8886【加微信請注明來意】

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(qū)天府三街1599號(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)

活動策劃攻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