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、攝影:回形島,來源: 國家地理中文網(wǎng)
故宮其實是個“女人”?!八背錾诿饔罉肥四辏ü?420年),今年已經(jīng)整整600歲了,看起來完全不像個老太太,反而越老越年輕。不同的季節(jié),“她”會為自己簪上不同花朵,杏花紛飛、梨花似雪、楸樹綻放,應(yīng)時令扮上不同妝容,一絲都不懈?。弧八毕奶鞎r故意讓雨水四濺,清脆的歡笑聲仿佛夾雜其間;秋天“她”雍容華貴、一片金黃;冬天則換上雪做的白色裘皮,躲在冬夜里做一個安靜無比的美少女。無論這里暗藏過多少宮闈秘事、血雨腥風(fēng),且把這看作女人心一個比一個“似海深”好了。本文作者帶來直觸心底的故宮四季,影像背后仿佛躲藏著一位笑靨如花的不老女孩,時時在等待與你游園。而這樣軟甜的故宮之美,你會愛上。
2020年,紫禁城迎來了600歲,而故宮博物院成立已是95周年。為了紀(jì)念這重要的日子,官方將推出一系列活動。在這個冬季,幾場雪,像是預(yù)熱氣氛一樣,只等開春的熱鬧非凡。關(guān)于這座城,從風(fēng)露霜雪到鳥獸魚蟲,記錄的多是細節(jié)。這一篇,集合四季,再次回看這座城的洋溢活力。
紫禁城的春天,是從城墻外的御柳生發(fā)新的綠意開始。
這些新生的嫩綠,掛滿枝條,在和風(fēng)春雨中,輕柔地飄蕩。 就這樣,這座城,進入了百花盛開的時節(jié)。
杏花是首先盛開的。開放區(qū)域里,能近距離觀看的,也只有三處。分植于御花園、靜憩齋和壽康宮。
最為繁盛的,當(dāng)屬靜憩齋的杏花,如白雪撒滿枝頭,在琉璃瓦的映襯下,很是富貴。
感受一下“雨細杏花香”。
吻獸聞香,落花飛過疏影,框取一闋春色照宮闈。
杏花飛過,及至清明時節(jié),就是梨花和海棠的花期。
在故宮,每一場花事,都可以說是隆重。有時官方也會配合著做相應(yīng)的展覽。
整個春天,故宮里花期不斷。
除了這三場最為盛大的花事之外,城內(nèi)里的榆葉梅、丁香、碧桃、牡丹、芍藥,也是按部就班有序趕來。
玉蘭亭亭,排空綻放,最憐有韻,更慕無塵。
只是越到最后,暮春初夏的味道就越濃厚,直到幾場雨水紛紛下過,這座城,已然進入夏季。
夏季的雨,像是珍珠門簾,從屋檐掛下來。
能夠在雨季的時候,坐在城內(nèi)的某個角落,安安靜靜的看一場蟬時雨,心情會愉悅很多。
碧桃天上栽和露,不是凡花數(shù)。
哪怕是雨后,這座城也從不寂寞,地面的積水,把建筑的倒影呈現(xiàn),鏡像之城,也只有在夏季的時候能欣賞到了。
“聽一聽”雨落下的聲音。
而對于故宮夏天的記憶,就是琉璃瓦上這些曼妙的光,每走一步,就有閃爍流動如風(fēng)拂水面的效果。
看網(wǎng)友在微博上的留言:“那一灣琉璃瓦反射的日光里有蟬鳴的尾巴?!?/strong>想想就是這樣的吧。
如果在故宮閉館的周一,進去拍一天,估計安靜到,只有伴著蟬鳴,一整個夏天的記憶,就全存到琉璃瓦上的暖光里。
幾場雨后,暮夏到來。池子內(nèi)的錦鯉,蹁躚而過,漣漪里也帶了秋色。
秋日里的紫禁城,最符合畫卷里的色調(diào)。
昏黃的天空,一樹的金黃,無不像是大型畫卷現(xiàn)實展。
往年舉辦的菊花展,也是配合了系列文物。今年沒有再重復(fù),但城內(nèi)的銀杏樹,卻是年復(fù)一年,定期來會。
憑借著《延禧攻略》的熱度,延禧宮,從此也成了熱門地點,去那里賞看銀杏樹的游客最多。除非一早一晚,想拍到幾張空鏡,著實不易。
好在除此之外,城內(nèi)還有好幾處可去。所以每當(dāng)有人問起如何拍攝無人的紫禁城,其實都是花時間對線路做合理安排,除此之外,也是沒有任何其他辦法。
要知道,哪怕是故宮的工作人員,想在周一閉館時進宮拍攝,那也是需要提前申報,要等“朱批”的。
在這里可以給大家一個小建議,如果你趕上的是游人最多的時間段,那不妨去看展覽。在這一點上,故宮做得非常好,每年的展覽設(shè)置,都會匹配不同季節(jié)的特點。
而冬季里,最好看的展覽,就是紫禁城的雪景。
今年成都下了好幾場雪,有兩場趕在了周日夜間和周一。這就屬于故宮工作人員的專場了,想看,也只能是“云賞雪”。
雪讓故宮成了紫禁城,城內(nèi)風(fēng)景已是絕佳。晚晴風(fēng)住,一庭香雪。
朱門輕啟,滿眼的“瓊花”開滿整座城。這份素凈里,出現(xiàn)一抹紅,連那些工筆細繪都跟隨著鮮活起來了。
只是至此后,此情景,又將等一場春花,一陣夏風(fēng),再在秋光落盡后才能得會。
雖然這座城,始終矗立在那,好像沒有任何變化。但城內(nèi)的一草一木,一磚一瓦,都在這如水的時光里,悄然改變。
一年又一年,每次看,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。
最后四張壁紙,從春到冬,不同的花,在紅墻前盛開。一切都在變化,又好像一切都沒有變。
新的一年,唯愿你:日新月異,皆為所期。
春又來,杏花雨落,來歲尋約。
經(jīng)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至成都,轉(zhuǎn)載請聯(lián)系原作者
作者公眾號: 國家地理中文網(wǎng)(ID: NationalGeographicCN)
136 0806 8886【加微信請注明來意】
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(qū)天府三街1599號(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)